油价低迷-低油价下油田记者
1.国际油价低于地板价了,不下调油价。要是高于天花板价,会涨吗?
2.我国深海采油技术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可为何我国海外油田并不多?
3.国家油价低廉,中石油为什么不能停产
4.当前油田行业为什么不景气
5.我是胜利油田子女,东营油已经快开采完了,油田这两年已经走下坡路了,在东营有发展前途吗。
6.油田子女大学毕业后,为何不愿意回油田企业做劳务派遣员工了?
国际油价低于地板价了,不下调油价。要是高于天花板价,会涨吗?
调控上限为每桶130美元,下限为每桶40美元。也就是国际油价高于130美元/桶时,国内油价不再跟随上涨。国际油价低于40美元/桶时,国内油价不再调整。
我觉得不会涨,从30涨到130,国内油价也得再翻个2倍吧,等国际油价130美元一桶,那国内成品油都要20元每升了,估计到时全国都是坐公交车了,不知道我算的对不对,估计不对,来个大神帮算下
也就是常说的40美元的地板价。但不是说低于40美元一桶就不调整了,是按40美元每桶再加上成本和利润计算再进行调整。
上一次调整时间是2020年3月3日,由于成品油价格调整周期是10个工作日,10个工作日后就是2020年3月17日。
而且油价调整是按照3月3日至3月17日中10个交易日德平均价格计算的。而且要遵照上调或下调幅度不足50元/吨时,国内成品油限价将不作调整的规定。
因此,是否下调油价,下调多少,还需要看接下来几个交易日油价的变动情况。从目前来看,由于上次成品油调价搁浅,累积有一定的差价,现在又下跌幅度这么大,因此下调肯定一定的了。
至于高于天花板价130美元每桶,是否会调价,调价多少的原理和地板价调价原理一样,就是看10个交易日平均涨跌了多少,是否达到50元每吨的幅度要求,如果达到了就调整,达不到就搁浅不调整。
其实油价下跌利于国内航空油运行业,国家也可以减少储备原油的成品。我们老百姓也可以加到便宜油。
08年国际油价147美园一桶,国内每升6.7元。现在40元一桶国内近6元一升,如果再回升到147元一桶,国内油价就要2O元一升。
高于天花板130美元/桶的价格国内油价也不会上涨,这是由我国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决定的。
简单来说我国发改委于2008年推出“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从此以后国内成品油价格跟国际原油价格“有条件”的接轨,国际原油价格涨跌触发“机制”则国内成品油价格也相应做出调整。
2008年“机制”推出以来,截至今天,“机制”经过多次调整,就目前而言“机制”的运行规则基本如下:
1.国内油价每10个工作日调整一次。根据国际原油价格涨跌幅度,当原油价格涨跌超过50元/吨时,就跟随涨跌,如果涨跌幅度不足50元/吨,则暂不调整,涨跌幅计入下一个调整周期累计。
2.上下限制的规定:“机制”规定,当原油价格高于130美元/桶或者低于40美元每桶时,我国成品油价格不做调整。这也是为了稳定国内成品油价格的基本稳定,防止油价大涨大落对经济生产造成影响。
因此,通过以上对“成品油价格调整机制”的解读可以 看出:如果国际油价上涨至天花板价格(130美元/桶),国内油价就不会做出调整,因此油价不会上涨。
显然不是的,国内成品油成本价格远远高于原油价格。
目前受全球新冠疫情的影响,加之OPEC成员国与俄罗斯就石油减产协议谈判失败的刺激,目前国际原油价格已经下跌到32美元/桶左右,换算成国内度量也就是1.4-1.5元/升。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国内成品油成本价就是1.4-1.5元/升,因为成品油价格包括原油原料价格、加工提炼价格、运输储藏价格,因此油价成本远高于1.5元/升。
我国实行“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机制”,调整周期为10个工作日,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即使国际原油价格这两天出现大幅度下跌,但是在下一个调价周期到来之前,我国并不会对现油价进行调整。
另外,为了维持国内油价基本处于稳定水平,当国际原油价格跌破40美元/桶或者涨到130美元/桶时,我国成品油价格就不会再调整了。
油价,我个人觉得,要找到一个临界点!这个临界点就是油的亏赢点,按照现在的价格形成机制,国际油价40美元一桶时,国内价定在临界点上!然后,随行就市!现在40美元,国内现在6块多,就不动了,所以,临界点太高!造成了国际140多,国内6块多,国际3o多,国内还是6块多!现在的机制,国际140时,国内涨到多少,才不涨?!所以,专家要把真实的油价成本找出来,才是油价涨跌的本质!
国际油价在3月9日下跌幅度达到30%,目前原油价格已经跌破地板价32.91美元每桶,折合人民币约228元一桶,每桶原油约等于158升,按照目前原油价格来计算每升原油等于1.44元人民币,比国内矿泉水价格还要低!
在每升国际油价比国内每升矿泉价格还要低的情况下,国内成品油价格还会下降吗,目前成本油已跌破国内设定的地板价 (下限) ,这种情况下即便是原油价格一直持续低于地板价,国内成品油也不会在进行大幅的调整 (不过略微调整也是会有的)。
如果未来某一天国际原油价高于天花板价 (上限) 国内成品油还会涨吗,按照国内目前所执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来看,如果在原油价高于130美元每桶的时候,国内依然执行的是2016年1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所发布的成品油价机制政策的情况下,上限为每桶130美元,下限为每桶40美元,那么即便是原油价在未来某一天,飙升超越上限130美元每桶 (天花板价) 国内成品油价格这时候也不会再上涨。
综上:虽说国际原油价格与国内成品油价格息息相关,但是国内为了维护平衡在2016年的时候,设定了成品油价机制政策上下限40美元-130美元 (每桶原油), 不管是低于下限还是高于上限国内成品油价格均不会再发生下降或上涨 (未来某一天原油价格高于上限(天花板价)国内成品油是否会持续上涨,主要取决于当时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决定,按照目前政策来看是不会发生上涨)。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国家成品油定价机制,是与国际油价有条件的联动,不是随便设定的。2016年1月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国家成品油调控的机制,将成品油调控的上限定为每桶130美元,下限定为每桶40美元,这是国家根据新加坡、纽约和鹿特丹三地油价,世界平均采油成本(世界平均采油成本是3~5美元每桶),通过经过长期的摸索,市场检验符合国家经济发展要求,多方博弈的一个定价机制。
所以,国际成本油价格即使高于130美元的天花板,国内油价也不会涨,因为已经到达国家成品油定价机制的上限。这是国家级层面的制度,不会因时因事而改变。
另外,即使国际油价高于130美元每桶,那么国内油价水涨船高,也已经涨到了很高的位置,人们已经无法承受,国家也会启动相应的机制来做调节,比如启动原油储备投放市场,平抑油价。否则不仅仅是老百姓开不起车,所有跟一次能源有关的产业都将会受到波及,会影响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打字不易,欢迎关注,不同观点请评论区留言。
经济发展离不开石油,不管国家油价涨与跌,国内油价都会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对生活没有任何影响。调价的问题有政府操心
再者国际油价哪怕到200美元一桶,按1桶=158.98升 来算也就1.2美刀一升。换成人民币才8.8元左右。何况现在才48美元左右。刨去加工成本,油价的利润可想而知。
国内油价保持10元左右1升一点问题都没有
根据现在的情况可以发现,国际油价已经非常低了,而且还有可能价格会更低,对于我们这样一个进口大量石油的国家来说,确实是一个好机会,很多人希望国家能够借此机会大量储备低价的原油。
中国海关总署近日发布的一组进口数据显示,2020年1-2月,我国石油进口8688.8万吨,比2019年同期增加425.7万吨,增长5.2%。2019年,中国对外国石油的依赖度已增至72.3%,依赖比例也随着我国经济增长而上升,据分析,2020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72.7%,比2019年提高0.3个百分点。
虽然我国油田众多,中国石化主要以炼油为主,但我国油田资源有限,属于石油穷国,每年都有大量原油依赖进口,国际油价下跌意味着我国进口原油成本下降,但是我国是否应该大量储备现在的低价油呢? 此时,国际原油暴跌,股市暴跌,作为原油的消费大国和进口国,这对中国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过不了多久,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国家就开始恢复生产工作,需要大量的资源来发展生产,对原油的需求也会增大,国际油价的走低,有利于我国制造企业成本的降低,这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复苏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和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当前国际油价不稳,仍有进一步下跌的空间。
国际油价大跌,第一有利于降低通货膨胀,第二可以提高中小企业的利润,第三可以增加外汇储备。然而,油价下跌可能导致能源化企业亏损,对新能源 汽车 等行业带来不利影响,另一方面,石油储运需要很大的成本,虽然供应端油量充裕,但是运输端的运力能不能达到还是个问题,而且,原油储存需要专业技术、人才和较高的成本。 现在的油价很低,国家根据现在的情况有可能增加石油的储备,但不会无限量的增加,而是根据未来国内石油需求去增加,储备或者是不储备,有利也有弊,所以要权衡实际,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
我国深海采油技术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可为何我国海外油田并不多?
开采油田不止需要先进的技术,也要考虑所处的环境。运用先进的技术开采完以后,需要把石油运到合适的地方,这个运送的步骤很难。
中东这些国家,它们能够成为石油大国,并不是全因为石油多,还有一部分是他们的开采成本。对于减少石油的开采,其实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而且深海采油,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基本上都是国家合作的形式开发的,很少有国家独立开发。
我国海外油田少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使得油气消费逐年升高,另一方面,受2014年以来低油价的影响,投资持续低迷,国内油气产量增长速度缓慢。这直接导致了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我国安全能源形势并不乐观,如果执意开采深海油田,将会对我国的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
利布拉油田是巴西迄今勘探发现的最大规模的单体盐下层区块,且为油的质量上乘,通过开发有望让巴西成为全球主要石油出口国之一,对当地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但是,这块油田处于1英里厚的海盐层之下的深海层,技术上的难题与资金的瓶颈令巴西本土石油公司不得不通过国际合作寻求突破,巴西尚且如此,我国亦然,不能冲动的进行深海采油。
深海采油固然是开采油田的一个好办法,但是环境问题也不容小觑。我们要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与他国合作一起开采油田,不可贸然行动。
国家油价低廉,中石油为什么不能停产
不生产,很多开关都会坏掉。
采油地下是个压力系统,本来整个压力系统都正常的,能出油,一不采了,压力系统就会被破坏掉,等再想恢复的时候,可能就打不出来了,经济上这么干也得不偿失。
重启生产的成本很高。石油的开采要靠压力,要不断往地下加压,不是想关就关,想开就能开。一旦关停,就有可能出现地质上的变化,这口井有可能就再也不能出油了。如果现有国内的原油生产能力大幅度萎缩,将有可能直接威胁到能源安全。
扩展资料:
受经济减速影响,原油需求出现下滑,价格也大幅下跌,即便如此,大庆油田仍在持续开采石油。之后大庆市便遭遇变天,市内的石油开采机接连紧急停产,油井关闭。
石油的开采要靠压力,要不断往地下加压,不是想关就关,想开就能开。一旦关停,就有可能出现地质上的变化,这口井有可能就再也不能出油。原油自产成本高,减产关井后重启又难度大,那直接减少这部分原油生产能力、更多的依赖于进口
当前油田行业为什么不景气
低价格、低回报、低投资和低成本
(1)尽管目前低油形势何时结束存在争议,但业内专家普遍预计,国际原油价格在2015年继续颓势的可能性较大。中国能源网研究中心针对2015年国际油价走势进行的调查问卷也支持同样的观点,调研结果如下图所示:
(2)由于油田开工率降低和钻进平台数量减少,短期内原油价格或将小幅反弹,但预计中期局面依然疲软。如,美国原油产量在众多大型油企削减资本开支以及钻井平台数量持续下降的情况下有所回落,但由于国际供过于求的基本局面仍无大的变化,加上原油库存的增加和部分国家产油的增多,预计短期维持在 60美元上下。中期来看,美国和伊朗的原油将有可能更多流入国际市场,而2015年主要产油国加大能源政策(主要降低能耗,提高能源效率)调整力度,将进一步抑制原油需求的增长,国际原油供过于求的程度有可能进一步加重,国际油价可能依然无法走出目前的颓势。受国际油价影响,短期内国内成品油有小幅反弹的可能,但中期来看价格整体依然将保持低位。相关行业资讯请查阅石油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3)受油气资产贬值影响,我国资本或将积极参与石油行业收购和重组。纵观历次油价下跌,无不带来石油行业的并购和重组潮。2015年也不例外。受国际油价持续走低的影响,石油企业的利润大幅下降,融资也将受到极大影响,比如北美的非常规油气田,可能是未来被收购的重点地区。而石油行业的不景气,却促进了我国民营资本的参与油气行业收购的积极性。我国正在倡导“”建设,鼓励沿线各国加强能源等领域的合作,这将促进我国资本(包括国有和民营)积极参与中亚油气产业的整合。但是部分国际油气企业认为油气资产有进一步贬值的可能,因此目前是否是收购的最佳时机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4)新电改方案落地之后,石油行业改革方案有望出台。自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体制改革以来,各行各业都在推进深化体制改革进程。当前,新的电改方案已经落地,油气改革方案成为行业新的期待。而关于改革方向存在巨大争议,中国能源网研究中心以及多位资深行业专家认为改革矿权制度(增强上游领域的竞争)、管道业务独立、油服公司从母体剥离等是未来改革发展的方向,但同样存在“两桶油合并”等相反的改革声音。随着讨论的深入,石油行业改革方案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出台。
我是胜利油田子女,东营油已经快开采完了,油田这两年已经走下坡路了,在东营有发展前途吗。
有发展前途。
胜利油田是个企业单位,东营市是一级行政区划,石油资源可以枯竭,东营市作为一个地方行政区划永远存在。不论你是否在胜利油田工作,在东营,你有你的亲人朋友,不在国企,仍然可以有别的工作生存,在自己的家乡发展,比外出工作的人更稳定。
东营市作为沿海城市,有着宝贵的土地资源,蕴含着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东营市因油而生,多业并存,因与国家的经济发展融为一体而繁荣。国家在,东营在;国家强,东营强;国家繁荣,东营繁荣。东营市的今天离不开每一位东营人的奋斗,东营市的明天也离不开每一位东营人的奋斗,每一位东营人的命运与东营的命运是一体的。
胜利油田目前为止,还是挺好的的,原油勘探量约2亿吨上下,生产力在2300万吨左右。国际油价低位时,可以大量进口原油,胜利油田是中石化的下属国企单位,中石化以炼油和进口油为主,经济效益比较好些。并不是你想的那样“不行了”东营是1983年建市,比较年轻很有潜力,从2015年以后东营市以发展生态环境为主,打造旅游型城市,以发展黄河入海口生态城文明城,没有多久,只有长久之计。
不否认外出工作可有更大的机遇,但其往往附带更大的竞争与不确定性,一个好的公司,一个适合你的岗位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在外需要的生活成本是一笔不可忽视的支出,吃住行是刚需,在房价飞涨的社会背景下,租房费也随之不断上涨;一日三餐吃的好囊中羞涩,吃不好嚼之无味;出门挤地铁会更让你感到生活的艰辛,更不要说在冬天的寒夜里赶不上公交了。
所以在东营发展还是有前途的,并且会更加稳定。
油田子女大学毕业后,为何不愿意回油田企业做劳务派遣员工了?
油田职工的子女宁愿去城市打工,也不愿意回油田做劳务派遣制员工了。主要原因有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油田的正式员工与劳务派遣制员工薪酬福利差距巨大。
油田招聘正式职工名额越来越少,基本上只在管理和技术岗位招聘主体专业(即:与石油地质、石油工程直接相关的对口专业),其他岗位尤其是采油、作业、钻井等一线技能操作岗位(俗称工人岗位)基本只招劳务派遣制员工和业务外包制员工,不是油田的正式合同制员工,社会地位、薪酬待遇、发展空间差距很大,薪酬只有正式工的三分之一,公积金、企业年金等福利待遇都没有,个人的晋升成长也非常难。
第二,油田为了降低人工成本,大面积使用工资很低的劳务派遣制员工。
2000年之后,很多油田进入高含水、高成本阶段,“完全成本”越来越高,在国际油价低迷的时候,成本与价格是倒挂的,也就是说油田是亏损的。由于油田开采具有特殊性(油田易开难关),导致生产作业成本是刚性的(不能停井),只能在人工成本上想办法降本。职工工资本来就不高,降薪那是万万不能的,于是,只能减员增效。减员增效很难操作,于是就在员工增量上做文章。正式员工的招聘名额越来越少,一线操作岗位基本都实行劳务派遣制了。劳务工的工资低,且不进入工资总额,操作余地很大,可以有效控制成本上升。
第三,劳务派遣员工的福利待遇越来越差。
油田大幅度减少正式工招聘后,只在管理和专业技术岗位少量招聘本科以上且专业对口的毕业生,大量的油田子女在大城市里找不到工作,回油田就业(安置)的压力巨大。那些年,非主体专业的油田子女只能去油田一线、后勤单位、改制企业当劳务派遣制员工。虽然当时的月薪比较低,但是油田的福利也是给他们的,比如,油田内部政策房也分配给劳务工,所以,很多本科、研究生毕业的油田子女纷纷回油田当劳务工。在采油一线,法律专业的研究生在拔草的现象并不鲜见。这些年,生活成本在提高,油田福利在变差,油田子女也不愿意回油田就业了。
第四,年轻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油田工作环境的差距巨大。
油田企业一般都地处偏僻、荒凉的地区,远离城区,居住、教育、医疗条件非常差。尤其是采油一线岗位,更是位于荒原滩涂之上,年轻人长年驻扎在这里,连个人影都见不到,孤独寂寞冷,人都会变傻的。多年前,油田实行“先生产后生活”,在生产区盖了大量的居民楼,当年还是惹人羡慕的。如今,油田职工纷纷把家搬到县城区了,这些职工生活小区,成百上千的楼房早已荒芜一片,成为大片大片的鬼区。油田一线员工,每天要坐车通勤去上班,时间成本越来越大,年轻人已经不喜欢这种工作模式了。
第五,劳务派遣制员工缺乏成长晋升通道。
年轻人尤其是具有本科学历的应届生,已经不愿意接受劳务派遣这种用工模式了。劳务派遣模式是舶来品,符合西方人那种“不要身份、随时就走、四处安家”的职业文化,但是严重不符合国情和文化。国人不喜欢这种被人另眼相看的身份歧视和待遇歧视,干同样的工作,你是正式工,月薪8000元,我是劳务工,月薪3000元,而且,你可以不断成长晋升,而我只能被钉在原地不能成长,造成了同工不同酬、发展不平衡等许多矛盾。因此说,劳务派遣制度和业务外包制度,并不是一个良好的用工模式,理应取消,让企业吸引更多的人才。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